如何选择小型光谱仪(初学者豆知识)

1. 简介


光谱仪是一种将包含多种波长的光按波长进行分离(分光),并用检测器测量其强度的装置。分光光度计则是将分光后的光照射到样品上,测量各波长透射率和反射率的装置。
作为分光仪的基本构成要素,SEC2121多通道(多个光探测器并列排列)光谱仪由以下部件组成:①光纤连接器、②入射狭缝、③准直镜、④光栅(分光元件)、⑤聚焦镜、⑥探测器(图1)。

SEC2121光谱仪的光学结构

2. 选择光谱仪时需要考虑的要点

测量者首先应关注的是:该设备是否符合“想要测量什么”这一目的,即其波长范围、波长分辨率是否与被测对象特性相匹配。

  2.1 需根据具体测量需求选择设备可检测的波长范围:

      • 紫外线区域(UV):适用于吸光度测量及薄膜厚度检测等
      • 可见光区域(Vis):作为需求最广泛的领域,适用于色彩测量与食品检测等近
      • 近红外区域(NIR):利用其易透射的特性,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的成分分析、水分含量分析等领域。
      可测量的波长范围主要取决于光栅刻线数、传感器类型以及横向像素数。

  2.2 测量精度(分辨率)与灵敏度(吞吐量)的平衡

    波长分辨率(半高全宽/FWHM)是衡量光线可分割精细程度的重要指标。
    • 分辨率决定因素:分辨率由入射狭缝宽度、光栅刻线数与传感器横向像素数的组合共同决定。
    • 权衡关系:为提高波长分辨率而缩小狭缝宽度时,进入分光器的光量减少,导致灵敏度(通量)下降。~    同样,传感器像素数越多(像素密度越高)分辨率越高,但单个像素的表面积减小会降低灵敏度。
    光栅刻线数增加时,分辨率提升的代价是波长范围变窄。
    • 最佳狭缝宽度:为获取低噪声数据,狭缝宽度并非越窄越好。在荧光测量等场景中,需增大狭缝宽度以确保足够的光通量。
    • 需根据样品类型与量、测量方法等因素选择物理装置的配置方案。


3. 光谱仪选型的要点总结

决定分光器性能的要素之间始终存在权衡关系。因此,通用型应用需要均衡组合各构成要素的优势。选型时需综合考虑光栅线数、狭缝宽度、探测器像素数、探测器灵敏度平衡、曝光时间以及信号信噪比等参数。

  3.1 【兼具宽波长范围与高分辨率】选择SEC2121光谱仪的理由之一

    3.1.1 分辨率与检测元件的权衡
      • 理论分辨率计算
      采用1024像素CMOS传感器时,825 nm带宽的理论分辨率为0.8 nm/像素。
      然而,实际分辨率受入射狭缝(25 µm)和光栅刻线数限制,最终下限为1.4 nm。
      若升级至2048像素传感器,分辨率仍受限于光学系统,无法突破1.4 nm,且可能因像素尺寸缩小(14×200 µm)导致灵敏度下降。
      • 灵敏度优势
      SEC2121的1024像素传感器采用28×200 µm大像素设计,感光面积是2048像素的两倍,在可见光区域灵敏度提升超100%。如图2红线所示,其信噪比显著优于传统小像素方案。

    3.1.2 关键技术参数影响
      -入射狭缝:25 µm狭缝在保证分辨率的同时,避免了过窄狭缝导致的信号衰减。
      -光栅性能:覆盖200-1025 nm范围的衍射光栅,通过优化刻线密度实现825 nm带宽的高效分光。
      - 传感器特性:CMOS传感器的低噪声设计(如PPD像素结构)进一步提升了弱光检测能力。

    3.1.3应用场景建议
      该配置适用于需要高灵敏度但无需极高分辨率的场景。
      注:如需更高分辨率,需同步优化光栅刻线数及狭缝宽度,但可能牺牲灵敏度。
SEC2121的当前设计已实现“够用且好用”的平衡,是多数实验室的理想选择。

图2 旧型号与CMOS像素数量的灵敏度差异
图2 旧型号与CMOS像素数量的灵敏度差异


  3.2 【最佳灵敏度平衡与高速曝光】SEC2121光谱仪的选型理由二

    3.2.1紫外-可见光区域平衡性优化
      a) ‌局部过载问题解决‌
      -‌光栅优化‌:采用新型衍射光栅设计,提升紫外波段(200-400 nm)与可见光波段(400-800 nm)的光通量均匀性,避免传统型号因光栅效率差异导致的局部过载(见图3对比曲线)。
      -‌检测元件协同‌:CMOS传感器与光栅匹配度提升,确保紫外光信号的有效接收,减少高光强区域的信号饱和。
‌      -光源稳定性增强‌:集成自适应光源驱动电路,动态调节输出功率,避免单一波长过强导致的检测失真。
      b)应用场景拓展‌
        -紫外波段灵敏度提升后,可更精准检测痕量有机物(如苯系物、多环芳烃),适用于环境监测与食品安全领域。         -可见光区域信噪比优化,支持高精度颜色分析(如纺织品色牢度检测)。

    3.2.2高速检测能力突破
      a) ‌CMOS传感器优势‌
        -‌极短曝光时间‌:100微秒级曝光速度,较传统CCD元件(通常需数毫秒)提升2个数量级,可捕捉荧光寿命、化学发光等快速瞬变过程。
      b) 强光检测能力‌:通过动态范围扩展技术,支持高光强样本(如激光诱导击穿光谱)的直接测量,无需额外衰减装置。 ‌      瞬变光谱应用案例‌
      电化学反应监测:实时追踪电极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光谱变化。
      生物活性追踪:捕捉酶促反应过程中荧光标记物的动态信号。''

  3.3检测线性与波长校准技术

‌    线性校正保障‌
    CMOS传感器出厂预存多段线性校正数据,通过硬件补偿电路确保光强与输出电位呈线性关系(线性度R²>0.999),避免传统型号因非线性导致的定量误差。高精度波长校准‌       -汞灯基准‌:采用低压汞灯(253.7 nm、365.0 nm等特征峰)实施高阶多项式校正,波长定位精度达±0.2 nm。       -温度补偿‌:内置温度传感器,实时修正光栅热膨胀导致的波长漂移,确保长期稳定性。

图3 灵敏度分布
图3 灵敏度分布(新旧模型比较)
最近更新时间 2025/11/21
? to top